7月8日下午,记者从唐山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实现了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强化保障,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唐山市坚持“预防为主”“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市15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了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相继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以及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等,对疫情实行实时监控,加强传染病早期预警。5年来,唐山市累计投入各类结核病专项经费2400余万元,落实国家免费检查与免费治疗政策,全市的结核病疫情持续下降,艾滋病监测服务网络乡级全覆盖,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实验室覆盖率达100%,乡镇卫生院艾滋病检测点建设率达100%。成立了以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重大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唐山市迅速印发实施《唐山市突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一级应急响应预案》《唐山市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应急预案(试行)》,为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夯实基础,提高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水平。2020年以来,唐山市全力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和村卫生室建设工作,基本实现“以乡带村、以村促乡、乡村一体、共同发展”目标。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全面补齐了495个“空白村”,实现了村卫生室全覆盖。对实施一体化管理的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部开展了标准化建设,192家卫生院全部达到基本标准,其中23家卫生院达到推荐标准,进一步改善了群众就医环境,提升了基层卫生服务能力。通过统一招录、统筹调配、派医驻村等形式,解决了村医不足问题。目前,全市5335个村卫生室,配备5302名乡村医生(33个村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派驻医务人员),“一村一室一医”实现全覆盖。
发挥优势,打造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唐山市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全市现有中医类别医疗机构613家,中医医疗机构编制床位5722张。非中医类医疗机构中,85%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建立标准化中医科、中药房;创建5个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国医堂覆盖9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1%的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共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2583人,设立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4个、名老中医工作室4个、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单位4个。现有国家级名老中医4名、省级名中医7名;全国优秀临床人才及特色人才17名,省级优秀临床人才及特色人才51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31人。医改中医药工作不断深化。以市中医院为集团总院的市中医医疗集团成员单位已达66家。全市10个县(市、区)中医院中有7家牵头组建了医共体;乐亭、迁安等中医院组建了中医专科联盟。
提升服务,确保妇幼卫生健康质量。近几年,唐山市先后开展了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0至6岁儿童眼保健和近视防控等项目,出生缺陷筛查稳步推进,强化爱婴医院管理,完善和落实母乳喂养的相关政策,儿童营养缺乏状况明显改善。截至2020年底,全市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94.42%;3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92.90%。另一方面,唐山市实施的一站式服务有效提高了婚检率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生殖健康和妇女常见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提高了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规范的妇女生殖保健服务,对妇女病的普查以及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制度,扩大宫颈癌、乳腺癌检查覆盖范围等,使妇女常见病防治得到加强。(记者梁赞英)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